万大军一降营,杀这个谁也不愿及的字,就在忽隐忽现了。
可以说,受降一开始,杀,这个字就已经在赵国君臣的心蠢蠢动了。这战国大势大争之世谁都清楚,赵国无法万无一失地一举化一支如此大的成军壮人,三十万秦军降卒,须得消耗多少粮三十万降卒若是一旦叛,那平叛,又须得耗费多少国力
受降一毕,上将军赵括便派大将乐乘快急报请命,也是害怕及那个的字;赵王丹糊地不置可否,也是害怕及那个字;平原君赵胜虚与委蛇,同样是害怕及那个字。甚至,自己一听乐乘回报便烦躁恼怒,更是害怕及那个字也。那人人回避、个个避而远之的可怕字,便是杀,杀降,杀尽三十万秦军降卒也杀降不详,从古至今“杀降不祥”都是烙印在天人心的一则不成文之军谚。虽然不是军中律法,却是比军法更为人心之人常例,杀降天理难容。
自从盘古开天地,自三皇五帝始,为了财货,为了土地,甚至为了,人世间便不可避免地有了杀伐征战,人类总能找各各样的理由你死我活的相互残杀。
然则,不如何征战杀伐,不大战如何血成河、毁家灭国,有一原则自文明时代以来始终都是不变的,这便是不杀已经放弃任何抵抗之降卒战俘。(野蛮族,也有杀降以增勇力之说,故此冠以文明二字。)
战胜一方让战俘隶苦役,以方式待战俘,人们固然也会谴责也会声讨,然则仅此而已。弱乃人间至永恒法则也,人们对战胜者总是怀着敬畏之心,便也在义上给予了更多的宽容。
然则,人世间的事不论如何纷难解,也总是有极限的,一旦你跨越了这极限,即便力不能将你立即摧毁,那骤然齐心的天、人,那指责、斥骂,那狂风暴雨一般的唾沫星,也会将你永远地淹没是也
诸多的文明时代之极限中,战场不杀降,便是最为醒目之一条也。
自三家分晋以来,兵争无计其数,战国大战连绵,人死伤无数。然则也是这战国大争之世,反战非兵之论,也随之大起,天对杀伐征战的声讨,竟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大。
战争乃永恒之血腥,乃难以避免之武斗最形式,正是各家征伐不休之话题。战国之世,那墨、儒、三家显学,可谓杀伐对征战恶痛绝。
“秋无义战”、“善战者服上刑”便是大儒老孟之警世论。圣人老则说:“兵者,不祥之。”、“乐杀人者,不可得志于天。”更有墨大师“兼、非攻”之说风靡天,大斥兵争之不义,倡行以“义”为兵战之本。凡此等等,三家显学对征战尚且如此汹汹咒骂,更何况杀降乎?果真杀降,且一举便是斩杀秦军降卒三十万之众,天便会祭起天、人之大旗,将你永远埋葬在可怕的诅咒之中,如此而已,岂有他哉
那时,立不世之功的名将赵括,必将变受万众唾骂之狰狞屠夫;冉冉升起的新兴战神,将变万劫不复之地狱恶。纵使“天赋奇才”又能如何之?那千古功业安在?青史声誉安在?天、人何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