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不过皇帝份特殊,金玉言,他说要册封某人为官,且又并非实职,只不过是个闲职,品阶也不,只是方便了这些人在御前走动而已。
毕竟送一个皇后,未必就真的有用。如今住在慈宁的那位皇太后,就是最明显的例。没有皇帝,就算有皇后之位,也什么都不是。
至于低品官员,更是不必经过皇帝,直接由吏行任免。
实际上,朱见晚年,已经现了这样的现象了。只不过他很快就缠绵病榻,由皇太监国。朱祐樘对此大家遏制,才没有让事不可收拾。
最重要的是,朱见晚年越发荒废政事,很多奏章披红都是由司礼监行的,而玉玺也由司礼监掌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一章继续阅读!)
但是传奉官却是不经由之前的程序,直接由皇帝发中旨,任命官员。
这份权利一旦并非皇帝一人独享,那造成的影响,就会非常恶劣。到时候外沟,皇室便再无威信可言。
但是传奉官并不是真的没有任何损失。最直接的影响就是,这个先例一开,皇帝在发现朝臣不可用的时候,往往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,给自己的心腹加官爵,此以往,跟朝臣分抗礼,陷党同伐异之中,徒增无所谓的损耗。
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大臣上书,希望能够废除传奉官。
对于朝廷来说,这样的旨意,实际上是没有法律效应的。
所谓传奉官,是先帝朱见创造来的一个东西。朱见沉迷炼丹之,时常会召士为自己讲炼丹。而这些人,得的往往会被赐予官职。
所以阁在抗议无效之后,考虑到这事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实际上的损失,便默认了。
而且这风气一旦弥漫开来,那些寒窗苦读的学也会心生不忿,从而放弃苦读,寻求晋的捷径。这人多了,朝堂自然就糜烂了。
正常而言,赐官的程是吏审查之后上报皇帝,皇帝将中旨发往阁,在得到阁臣们的同意之后,由翰林学士草拟圣旨,盖上阁的章印,最后送回皇帝这里,加盖玉玺,然后才会发圣旨。
朱祐樘的第一个动作,是裁撤传奉官。
些人的视线,然后他们就会在这件事上松。
也就是说,只要司礼监的人胆够大,自己写一份“圣旨”,盖上玉玺,那就可以随便给人封官了。
——在阁和皇帝之间,往往是你我退,你退我,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。朱见对于阁的权柄并没有什么异议,而阁便也纵容了他的某些行为。
对于传奉官,朱祐樘也十分厌恶,这个时候,便毫不犹豫的将这件事丢去靶了。